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72|回复: 1

赏析侯彦启诗人的现代诗《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5 06: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赏析侯彦启诗人的现代诗《故乡》
         本站特约评论员  黄蒿草的思念




原作:         《故乡》
          本站特约作家  侯彦启


往事再次触动神经
将是一场泪雨
整个村子易了容  
寻不到儿时的一点影子
发小还剩二人
一壶茶三人闷了一下午
高楼  别墅  洋房
天然气  轿车 各式电器
铁矿摘了贫穷的帽子
人造的渣子山公园成了旅游景点
还愁什么
愁的是活不过一百岁


赏析:  
    我喜欢侯老师的诗,是因为他的诗语言朴实,情感的流露源于灵感水到渠成的自然,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切,犹如与亲人好友闲话家常,但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语言,带给我们的却是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一种深思。今天能再次为他的这首《故乡》来做赏析,也算是我的一次荣幸吧。
    “故乡”二字,是古今诗家们特喜欢的诗题,它承载着无数游子对生养自己故土的那种无限眷恋与热爱。譬如: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有李白的“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温庭筠的“客行悲故乡”等等,古人们寄予故乡的情感,那是游子的无限悲伤。时代不同了,诗家们寄予故乡的情感自然也就不同与古人,那么当代的诗家们寄予自己故乡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还是通过侯老师的诗句来感受吧。
    第一句:“往事再次触动神经”,作者以“往事”二字开篇,突出了对过去之事的难忘。一个表示重复的“再”字,将这种“难忘”之感以重复使其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触动”,这是一个表示感觉特别敏锐情感特别脆弱的词汇,作者所有的“情感”皆因“这二字而迸发。“神经”,是传替各种信息的感官。
    这一句作者将一个“游子”重回“故乡”之时,深深埋在内心一触即发的那种情感,“交付”给了人体最敏锐的感官“神经”,那么“神经”将会以怎样的方式表现与宣泄呢?
    第二句:“将是一场泪雨”,作者以“将是”,这个表示将来必然要发生某事的词语承接第一句,过度非常自然。“一场泪雨”,这是“敏锐神经”对“往事情深”最合乎情理的转化和寄托。“一场泪雨”,因“往事”而起,情有所寄,感有所发!那么,是什么牵动了作者深深埋藏在记忆中的往事呢?
    第三句:“整个村子易了容  ”,“整个村子”,作者以“整个”这个“囊括所有”的词来修饰“村子”,是在告诉读者,目光所及之处,范围之广,物无大小;“易了容”,这三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很形象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次非常巨大的变化!只是这样巨大的变化,为何能勾起作者内心深埋的“往事”呢?
    第四句:“寻不到儿时的一点影子”,“寻不到”,作者是在告诉读者,自己是到处寻找,但是却没有找到。作者在究竟在寻找什么呢?——“儿时的一点影子”!“儿时”,是人生最烂漫天真快乐无比的一段时光,儿时的记忆也是许多人一生中所珍藏的最宝贵的记忆。“一点”,与上文中的“整个”形成及其巨大而显明的反差,———而这“一点”,相对于“整个村子”整个“儿时”来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作者才去寻找。“流年恰如东流水”,去而不返,作者肯定是无法寻找回自己的童年,所以,他寻找的只是“影子”。也就是说,作者在村子里“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根本无法看到自己儿时的“影子”。由此可见,世代在变,景物在变,观念在变,人也在变!
    第五句:“发小还剩二人”,“发小”,一起玩耍长大的伙伴。对于那些一起长大不分彼此的儿时伙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的情感,虽然没有血缘的关联,但同亲情一样,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还剩二人”,作者的这个“还”字用的特别好,它表明了作者在对往事追忆中情感的继续保留与寄托。
    作者在村子里新一代儿童的身上寻不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这就好像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所言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情景一样。作者就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一切都是崭新的,陌生的。“发小还有二人”,这在诗文中的表达上能带给读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感,同样也是作者对寻找“儿时”情感的一种寄托。
    第六句:“一壶茶三人闷了一下午” 。古人说“品茶”如同“品人生”,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壶茶”?“三个人闷了一下午”,一个“闷”,将三个人之间的那种沉重气氛浓缩其中。“闷”,心情郁闷而沉重,这样郁闷沉重的心情,自然源于前文的“一场泪雨”;“一个午”,表明了时间之长。一个下午,三个人就以“一壶茶”闷坐着。这是为什么?作者开篇所交代的“往事再次触动神经 将是一场泪雨”,与“发小还剩二人”之间承接关系,———对发小一再离去的悲伤之情!
    这一句中的“闷”字,在这里的用法是“转借”,作者把对人生的感悟转移给了“一壶茶”,并借泡茶之手法衬托沉重的气氛。这个用法可谓独特而巧妙。由此可见,作者在用“字”方面不仅有深厚的功底,而且有其独到之处。
    第七句:“高楼  别墅  洋房”,这一句是居住环境的改变。“高楼,别墅,洋房”,这是过去农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在过去的那个年代,这是城里的有钱人才拥有的住所,但是今天的农村人却拥有了。居住环境的改变,也意味人们地位的提高了。
    第八句:”天然气  轿车 各式电器”,这一句是从生活所用品的“现代化”而言。生活用品的现代化应用,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天然气”,干净而卫生;“轿车”,出行便利的交通工具;“各式电器”,包括电饭锅,电动车,电视电话手机等等。当前电能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通讯方面,打一个电话,发一个视频,手指一动,万里天涯无间隔。
    第七句和第八句,作者突然转换笔峰,将目光移向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变,以此来呼应上文的“整个村子易了容”。这么美好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第九句:“铁矿摘了贫穷的帽子”,这一句表明“铁矿”是村子的发生彻底改变的主导因素。古人有句话:“靠山吃山靠谁吃水”,村子里有铁矿,就得依靠铁矿发展经济,让人们富起来,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接轨。“摘了贫穷的帽子”,这是“整个村子易了容”的根本原因所在。正是因为院子里对铁矿的开发利用,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第十句:“人造的渣子山公园成了旅游景点”,“人造的”,表明了这是人工所建造;“渣子山公园”,表明了这是废物利用,“成了旅游景点”。这是一个特别有创意的建设,也是人类凭借聪明才智改造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伟大措施。这说明了我们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有着清醒的“认知”,———我们对待大自然并不是毫无节制的开发索取与利用,同时还在有计划的建设和美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十一句:“还愁什么”,面对风景如画的美好生活,活着人们,还有什么可愁的?
    第十二句:“愁的是活不过一百岁”,这一句才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不仅表明开篇“往事再次触动神经”的那一场泪雨,是对失去“发小”的悲痛之情;还是“一壶茶三个人闷了一下午”的症结所在。面对旧貌换新颜的美好生活,“愁的是什么?”愁的是生命易逝,———往事萦怀,情还在,人已去!
    侯老师的这首诗并没有过多地描写“故乡”的风景面貌,而是以对失去“发小”的悲痛之情着笔,以品味人生的“一壶茶”来渲染整首诗气氛,以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与旧貌换新颜美好环境来铺衬,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的“长命百岁”的朴素愿望,通过活着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歌颂美好的现代化生活,歌颂我党富民强国的大好政策。与此同时,作者还把搞活经济中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齐头并进的理念融入诗中,对保护和创造人类良性的生活环境有一定意义。作者的这首诗,选材独特,用“字”也颇有技巧,短短的一首诗,却能反应一个大大的主题,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多次获奖,诗被编入多本刊物。


微信图片_202006050630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美诗作,精致赏析,倾情推荐,以飨读者!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4-16 23:12 , Processed in 0.39269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