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65篇:险恶的崖隆沟和难忘的索县道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9 19:4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65篇:险恶的崖隆沟和难忘的索县道班
路上又经过一个道班。也是家里没有一个人,也像在夏曲卡道班一样,我们将粮食和买的东西替他们搬进屋,但没有再在那里烧茶吃糌粑,而是在路边将钱和账单交给了养路人。又走了一阵子,太阳偏西了。师傅将车停在一座大山脚下,说:“下去休息休息。”我急忙下了车,尿了一泡尿,活动一下身子。何师傅围着车子转了一圈,用脚使劲地踢着轮胎,后来又钻到车子下面敲敲打打,检查了好一阵子,爬出来,拍着身上的尘土,说:“上车吧。”我问:“师傅,这是哪儿呀?” 看起来师傅现在心情挺不错,他看了我一眼,又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这地方叫‘拉故隆故’。你晓得吗?拉,在藏语里就是山;隆,就是沟;故就是九。这‘拉故隆故’就是九座山九条沟。路就从这些沟沟里头钻过去。”何师傅热心地给我当了一回藏语老师,好像意犹未尽,又考问起我的汽车驾驶知识来。他说:“你好好看看这弯道,它有多少度?”在地质队那几年,我经常跟车,遇到到处都是“公路”的宽敞地方,师傅们还都会让我开上一阵子过一把“瘾”。但看着何师傅那开心的样子,我实在是不忍心去扫他的兴。我不仅老老实实地一一回答着他的提问,更用请教的口吻,不时地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这样子他就更加高兴了。
说一句老实话,这拉故隆故的弯道,一个连着一个,不但弯多,不少弯度甚至小于九十度。汽车转弯时,先要打倒车,有时还要倒上两三次,才能转得过去。过了拉故隆故,车跑了好一阵子,又停了下来,我们又都下了车。何师傅又围着车子转了起来。我问:“这是哪里呀?”师傅说:“崖隆沟。快要到索县了!”汽车驶上崖隆沟,这时候何师傅不再摆龙门阵了,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一双眼紧瞪着前方。我的耳朵也就得到了片刻的休息,现在我该是用眼睛来观景的时候了。可是这一“观”,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捏住了,立刻缩成了一坨。
这崖隆沟所谓的“路”,好像就是在石崖半腰上硬抠出来的,宽度也就是刚好能过一辆六轮大卡车。我往前方看,往左边看,全都是石壁;再往右边看,是不见底的深渊。汽车一边跑着一边还不断地鸣着喇叭,很有点像现如今正在执行任务的警车。这时候沟里又刮起了大风,我只觉得身下的汽车被风刮得飘飘忽忽,好像随时都可能离开地面,像风筝一样被刮上天空,再重重地摔下深沟。我本能地抓紧了前面的扶手。
好久好久,车子终于平安地开过了崖隆沟,何师傅停下车,又拉开了话匣子。
他笑着说:“小老乡,刚才看到你抓紧扶手那一副紧张的样子,真有一点像是抓着自己的头发想跳高呀,我心里就好笑。你想想,若车子真的摔下沟去,你抓住扶手能管个啥子用?”我连忙应答着:“就是,就是。”他得意地笑笑,接着问:“你还一定想知道汽车过沟时我为什么一路鸣喇叭?你想想,我若是不吭声,万一对面来了一辆车,在中途两车遇上了,那可就是哪一个也别想过去了哟。”何师傅的话,让我想起了罗贤杰跟我讲过的,他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下子我总算有了一路上第一次的“话语权”。我对何师傅说:“何师傅,你说得太对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去年支前时,带领民工跟在部队后面抢修军用便道。喜马拉雅山区处处是悬崖绝壁,修出来的路又陡又窄,部队就规定了汽车只能定时定向通过。也就是说在规定往西通行时,往东的车辆一律禁行。可一位从前线下来的返空车驾驶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就将车子开上了路,结果与对面来车在悬崖中间相遇,这时候再想开倒车也不行了。运送弹药的车子被堵住了一大串,真是十万火急。当地的最高指挥员下令将那辆放空车推下了悬崖,那位驾驶员哭天抢地,眼看着自己的爱车打着滚子砸得粉碎。”何师傅听我讲着故事,嘴里也不停地说着:“就是,就是。”
车到索县道班,天已经黑了。车刚停稳,道班里大大小小十来个人一下子涌到了汽车跟前。何师傅打开车门刚跳下去,四周就响起一片:“根老何拉,嘎提(根:老师。但在那曲的东三县,还包含着地位或辈分高,有敬重,尊崇之意。嘎提:辛苦了)”的问候声,好多双手也一齐伸了过来。有人拉住何师傅的手,有人扯住了他的衣,两个小孩子更是不管不顾地从大人腿缝里钻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何师傅的腿。何师傅就这样子被好多双手拉着、扯着,我同小助手跟在他的身后,一起进了门。房子有十来平米大,但是很矮,我估计自己伸出手再踮起脚肯定就能够着房顶。房梁上面吊着一盏充气煤油灯,照得屋里面亮堂堂的,一个废汽油桶做成的牛粪火炉发出嗡嗡的响声,小屋里温暖如春。这时,一个女人正忙着给坐垫重新铺上了一张带花的卡垫,小桌上也已经摆好了三只‘嘎鱼’(瓷碗),“甲协”(打茶桶)被一个高个子女人用劲拉得呼呼作响。道班班长陪何师傅坐在中间,我和小助手也被安排在旁边坐下。一个小女孩紧紧挨着何师傅,另一个流着两条鼻涕的小男孩更是爬上了他的后背。何师傅连忙从口袋里摸出几块糖塞到小孩子手里,大人们说:“就,就!(藏语:去,去)”小孩子拿着糖,心满意足地放开了何师傅。这时候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酥油茶也端了上来。何师傅端起碗对小助手说:“你带两个人,将他们的面粉和买的那三包东西搬进来。”又对我点点头,说:“老王,别客气,喝茶。”小助手喊起两个人一同出去了,不久就背回来三个装得满满当当的麻袋。麻袋口立刻被班长解开,里面的东西一古脑儿都倒在了屋里的空地上。班长将那些乱七糟八的东西归了归类,地上马上就有了一个小货摊。何师傅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再摸出用细毛绳捆住的一卷钞票,塞到班长手里。这时候,人们一拥而上,这个拿头巾,那个取球鞋,另外一人年轻女子抓起了一面小圆镜,连忙拉下自己头上的红花格子布头巾,对着镜子照,一个小伙子急忙将头也伸了过去,毫无顾忌地大声笑起来……一眨眼功夫,小货摊就只剩下一堆倒在麻袋上的红塘块块了。这时候,一位工人拿来一杆小称,扎西两斤,尼马一斤半……一眨眼工夫又分完了。
这时候,一大盆热气腾腾令人垂涎三尺的羊肉也摆上了小木桌。一个女人拿来三个小盘子和一把小刀,放到我们三人面前,道班长从大盆里挑出几块肉放到了小盘中。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不顾一切地用手抓起一块来,就啃了一大口。何师傅笑着轻轻对我说:“莫要慌,莫要慌,等一下。”我嘴里含着肉愣在了那儿。他从挂在自己腰带上的刀鞘里拔出一把小刀,左手从盘子里拿起一块肉,右手拿着小刀,刀刃对着大拇指,轻巧地割下一小块羊肉,再用拇、食两指一夹,送进嘴里,然后对我说:“你用嘴去啃,人家会笑话你那是狗啃肉。你先拿起桌上那把小刀,就照着我这样子用刀慢慢割着吃。而且千万不能刀口向外割,还要将骨头上的肉都剔干净。你别小瞧了这牧区吃肉的规矩,里头的学问大着哟。”人们就这样子,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何师傅还同班长一边聊着。何师傅是汉话夹着藏话,道班班长是藏话夹着汉话,他俩还同时用上了另一种“语言”——打手势,聊得蛮起劲。外面,天越来越黑了。何师傅用手抹了一把嘴,收好小刀子,站起身来。道班长跟着也站了起来。何师傅说:“太晚了。走。”班长说:“太晚了。今晚就在这里住。”何师傅用手在我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不行。老王同志还要到巴青去。”班长将我们送出门外,我们三人上了车,那些工人在昏暗的夜色里向我们招着手,齐声喊着:“嘎勒拍!(请慢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7-1 01:08: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致传神,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点评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 04:25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 04:25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 04:25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4:25:44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1 01:08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致传神,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理解万岁!衷心感谢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4:25:50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1 01:08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致传神,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理解万岁!衷心感谢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4:25:57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1 01:08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致传神,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虽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奇怪得很,它们点点滴滴,都铭记在了我的心里!我在心里呼唤——归来吧,我们的那个“年代”。
写这些小故事,也就是给我自己心灵的一点点“安慰”。
理解万岁!衷心感谢老师!!!
6#
发表于 2019-7-1 06:0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年人都喜欢怀旧。

点评

老师说的很对。有一句老古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这一辈子,因为自己只读过一年书,参加工作后,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真心实意地,将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我的老师。再有就是时刻回过头去,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 11:36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11:36:16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1 06:07
老年人都喜欢怀旧。

老师说的很对。有一句老古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这一辈子,因为自己只读过一年书,参加工作后,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真心实意地,将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我的老师。再有就是时刻回过头去,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虽然时时都可能犯错误,但是这些错误,的确也成了我的好“老师”。
感谢远山网和您们这些好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说出自己心里话的好场所,我将这些小故事写出来,就是为了报答我这辈子遇到的那么多的好心人——他(她)们都是我的大恩人。
8#
发表于 2019-7-1 13:34: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评

谢谢老师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 18:57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18:57:14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1 13:34
宝贵的精神财富!

谢谢老师的鼓励!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5-4 01:52 , Processed in 0.4229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