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56|回复: 4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42篇:当年的八一农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1 13: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42篇:当年的八一农场
我们实习的地点就在拉萨市的近邻——堆龙德庆县。县里派来了三辆马车,分别装上三个组的行李,人就坐在行李上面。上午由仲吉林卡出发,从布达拉宫西边的白塔旁边绕过去,这也就算是出了那个年代的拉萨“城”——除了一条坑洼不平的砂石修筑的青藏公路,两边全都是荒地了。马车慢慢来到公德林寺庙后面,斜对门就是当时的青藏公路管理局拉萨运输总站。公路两旁是连片的菜地,这里就是“洛堆林卡”——西藏军区八一农场。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要先去农场参观、学习老西藏的革命精神。
青(川)藏公路的修筑,曾经被人们形容为“第二次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最艰苦、最悲壮的大行军。原区党委书记,后又担任过第二炮兵副政委的阴法唐同志就说过:进军西藏没有长征那么多激烈的战斗,但就其艰苦卓绝的程度而言,确实比长征有过之而无不及。
早在部队进藏之初,毛主席考虑到西藏高寒缺氧,生产力低下,当时就给进藏部队下了严令:“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加上西藏一小撮上层反动分子,千方百计阻挠藏民向部队出售粮食和物资,致使当时在进藏途中,物价一路飞涨。一个银元只能买到8斤作燃料用的牛粪,三、四个银元买来的牛粪只够烧开一壶水;而一斤盐要卖8个银元,一斤银子只能换到一斤白面。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每天都处于半饥饿之中。为了节约,就只好每天熬稀粥喝。后来粮食越来越少,粥也就熬得越来越稀。人们在喝那清水般的稀粥时,稀汤上面就映出了自己的两只眼睛,有人也就给那稀粥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四眼粥。这所谓的“粥”,其实就是一碗清米汤。
粮食吃完了,就只能靠挖野菜,有的人甚至连老鼠也挖出来吃掉了。人瘦得连眼睛和手指甲都凹进去了。听说有一个战士饿得实在不行了,他问分队长:“我能不能抓一把盐吃一吃?我实在是太饿了。”分队长心痛但又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眼看着那位战士抓起一小把盐放进嘴去,就这样子“吃”了下去。
因此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拉萨还不到20天,就投入兵力2100余人,军政委谭冠三将军亲自扛着铁锹,与指战员一起奔赴拉萨西郊“洛堆林卡”的大片荒地,打响了向荒地要粮食的新战斗。
可是荒地上,长满了“沙柳”。用锄头使劲挖下去,立即就会被那盘根错节的枝枝蔓蔓给反弹回来,铁锹更是毫无作用,只有十字镐还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可当时部队带的铁镐很少。谭冠三立即电令设在四川甘孜的军后方司令部尽快运送十字镐进藏。但“后司”回电:大雪封山,来年开春后才能运到。谭冠三又指示军后勤部向中央汇报,请求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协助,在印度购买了一批十字镐,尽快从亚东口岸运到拉萨。那次印度买铁镐,还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与印度进行的第一宗“边境贸易”。
    开始垦荒时正是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拉萨昼夜温差大,夜里有时气温能降到零下十几度。军政委谭冠三与垦荒的官兵一起,住在单帐篷里面。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在荒滩上开垦出了2300多亩的土地。从此,荒芜千年的洛堆林卡,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八一农场”。军区政委谭冠三任农场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场长。
农场生产的粮食、蔬菜、畜产品等物资,在保障驻藏部队需求的同时,一部分也进入了拉萨的寻常藏族百姓家。八一农场的成功经验,极大地鼓舞了驻藏部队长期建藏的勇气和信心,也为封闭了千年的西藏引进了许多的蔬果新品种。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内地进藏的蔬菜还很少,西藏军区八一农场与自己的兄弟——西藏七一农场一道,也就成了拉萨市民主要的“菜篮子”。
这里插入一段话:1985年12月6日,曾在祖国边疆立下赫赫功勋的谭冠三将军辞世。临终之前,他向党组织提出的惟一的请求是:“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1986年8月1日,根据他的遗愿,西藏自治区党政军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在拉萨“八一农场”苹果园隆重举行了谭冠三骨灰安放仪式。
(故事写到这里,我还想“啰嗦”几句话:那就是在我学习结业,回到地质局之后的某一天,我这个“官僚地主崽子”即将被某些人“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的“危难”时刻,又是靠着谭冠三将军的一句话,救了我的一条小小命。那个故事等到后面再说)。
过去我也多次去过八一农场,但那都是跟着地质局的管理员刘万明去买菜。今天来到农场,可是专门来学习取经的。听了场领导的介绍,又实地参观了一番,我觉得八一农场,它的本身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话归正传。这次下乡实习,还没有走出拉萨,我就又上了如此生动而难忘的一堂课!
告别了八一农场,马车继续慢腾腾地往前走。在路上,单书记问我:“老王,参观了八一农场,你有些什么感想?”我回答说:“我的感想就是十八军老前辈当年实在是太艰苦了,但是我又觉得他们就像是陕北南泥湾的八路军。请书记放心,我一定要学习进藏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完成这次实习任务。”
发表于 2019-6-21 1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荣岁月,不朽记忆!

点评

看到总编老师的评语,那些“老西藏”也会说一声——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1 17:2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17: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语 发表于 2019-6-21 16:50
光荣岁月,不朽记忆!

看到总编老师的评语,那些“老西藏”也会说一声——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9-6-21 19:5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进藏解放军艰苦卓绝的开荒史就没有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纪元!

点评

老师您说的这一句话,也是西藏百万翻身农奴说的心里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2 08:47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0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河 发表于 2019-6-21 19:50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进藏解放军艰苦卓绝的开荒史就没有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纪元!

老师您说的这一句话,也是西藏百万翻身农奴说的心里话!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3-29 22:04 , Processed in 0.51681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