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坟的习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8 18:1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本帖最后由 凤凰山人 于 2017-10-28 18:31 编辑

                                                                                                     上    坟    的    习    俗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逢年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地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而有区别,但追念先人的含义却是相同的。按照民间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都应该顶礼膜拜,因为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和注视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上坟”是“孝”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时祭祀一般包括除夕祭祖,清明节上坟、夏麦坟,七月鬼节、十月一,全年共五次,每次都有各自不同的重点。另外还有“五七坟”和喜坟。
     1.除夕祭祖。旧时要“请家堂”,文革后家堂已不复存在,除夕上坟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祭祖活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各村都已建立了公共墓地,全村已过世的先人,不分姓氏,不分家族,都长眠在一起。上坟时间集中在除夕下午,大都是近亲族人一块对先人进行祭拜。
     压坟头纸,早先讲究有几个儿子压几张坟头纸,看坟头纸的多少就能大体知道这个家族的人口状况。现时实行计划生育,无儿户逐渐增多,有些人压坟头纸都是成打成打地压,也许三五张,也许十张二十几张,以示人丁兴旺,家族发达。供品一般有肉、鱼、豆腐、青菜等,外加饽饽,酒,点心和水果,祭品上用绿菜叶和红粉丝做碗头,光鲜艳丽。烧纸谓之“升钱粮”,烧纸的地方用砖块围成一个火池,或用树枝在地上划一圆圈,防止外人与自己先人抢夺“钱粮”。升完“钱粮”后,奠酒是必不可少的。磕头,长辈在前,免辈在后,旧时讲究“神三鬼四人一个”,现在多数都是磕三个头,谁不想让自己的祖先死后成为神仙呢!
     祭奠结束,燃放鞭炮。
     2.清明节上坟。清明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一个传统节日,双节合一。朱刘地区习惯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前两天定为“一百五”节。这三天的顺序是一百五,寒食,清明。一百五,即上一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古语“一百五”即今汉语所说的“一百零五”,按历法计算当在清明日前后几日内。“一百五”是清明节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节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为“添土”,也叫给老爷老妈修屋。因先人坟墓经过一年的雨水冲刷,牲畜糟蹋,已有部分损毁。添土时首先去除坟墓上的杂草,再培上新土。如此年年修葺,保持坟墓整洁美观。这一活动须在当日日出前完成。俗语:“一百五,给老爷老妈添土。”
     上坟是寒食节最重要的活动,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祭祖,压一年中的第一次坟头纸。如果哪家不添土,哪家不上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谓之“不孝”,“无后”。

      供品以水饺为主,外加点心、酒、水果或菜肴皆可。
      3.夏麦坟。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小麦是主要农作物之一,靠天等雨,人种天收,小麦收成如何,直接关系到年景好坏,关系到人们一年的生活。麦后祭祖是农耕文明的延伸,也是孝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北方小麦产区,芒种后即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收获期。收割、打场、晾晒、入仓,然后把全年第一次收获的新粮,包成人们最喜爱的美食——水饺,敬献先祖,一来向先人们表达崇敬爱戴之意,二来向先人汇报麦季收成,分享丰收后的喜悦。
     上夏麦坟的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夏至后到六月初六前的一段时间之内。如果家里有已经出嫁的闺女,要等到闺女回门时一块上坟。届时由娘家嫂子、弟媳或其他亲属陪同一起上坟。要是闺女回娘家上坟没有娘家人陪同的话,就要把坟头纸压在坟堆的半腰,不能压在坟顶上,以示区别。
     夏麦坟的供品必须有新麦子水饺、酒、时鲜瓜果,其他不限。
     近年有的地方土地被征收,农民没有了土地,长年吃商品粮,上夏麦坟时只能用陈麦子面包水饺,先人们看到自己的子孙们麦后仍能吃陈粮,说明生活富裕了,不再为吃饭犯愁了,心里仍然会高兴的。习俗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4七月鬼节。.清明节、七月十四、十月一是中国三大冥界节日,素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之说。传说七月十四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游走人间,在这一天,阎王爷也会披着盛装,和鬼魂们一道共度佳节,尽情享受人间的祭祀和供奉。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祭祖。人们带上丰盛食品,美酒佳肴,时鲜瓜果,供奉在祖先坟前,然后焚纸烧香,借此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愿望。
       上坟在下午进行,太阳落山前完成。

      上坟烧纸的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东汉时期,慧娘死后,丈夫为其烧了许多纸,致其复活。据说烧过的纸灰就是阴间的钱币,鬼魂有了钱就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可以生活得更好,因此上坟祭祖必须烧纸,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5.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已是秋收结束,粮草入库,人畜冬藏之时,此后天气渐冷,人们担心在冥界的祖先缺衣少穿,新秋祭祖时,供品中除了有美食、酒品、菜肴、应时瓜果、香纸外,有的人家还要带上一件特殊物品——冥衣。届时将冥衣烧化,谓之给先人“送寒衣”。这一习俗来自于“孟姜女送寒衣”的传说。不过近年来,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习俗已经淡化,烧纸的习俗却愈演愈烈,有的人家竟把成捆成捆的纸烧掉,意思是活着的人富裕了,阴间的先人也要富起来,只要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先人们可以拿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想吃就吃,想穿就穿,尽情享受。
      6.“五七”坟。先人殡葬后第一次上坟叫“五七”坟,时间一般定在先人逝世后的第三十多天,不必正好三十五天,这叫“长百日短五七”。上坟时逝者子女及其他近服亲属、亲戚全数出动,这是在各种祭祖活动中人员最齐全的一次,全员穿戴孝服,压新坟的第一次坟头纸。儿媳妇要用花纸扎制撼钱树,已出阁的女儿、孙女、侄女等要扎制钱柜等冥器,一同带到坟前火化,这是给逝者送别的最后一程,表示整个殡葬仪式到此结束。
     坟前祭拜结束后,直系儿女仍穿孝服,其余孙辈以下及亲戚朋友所有为逝者戴孝者,皆于坟前“脱服”,换上平时穿的衣服,表示服孝结束,以后可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7.喜坟。这是一次比较隆重的祭祖仪式,新郎新娘结婚当天已经祭拜过天地神灵、叩拜过家族长辈,第二天上午再祭拜先人,一方面向先人汇报新郎已长大成人,新娘已娶进家门;另一方面,祈求先人保佑新郎新娘早生贵子,为家庭添丁进口,保障家族兴旺。这是整个结婚仪式的最后一步,至此新娘嫁入夫家的手续全部完成。中国人办事讲究“礼全”,天地神灵、过世先人、家族长辈统统拜祭一遍,新娘成为夫家的正式成员。
    上喜坟时,新郎新娘由家族长带领,同辈兄弟哥嫂及其他晚辈陪同。祭品有鸡、鱼、肉、豆腐、点心、糖果、酒品等。
    坟头纸不用草纸,用红色染帘纸,鞭炮也用红色的,一派喜庆气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7-10-29 06:36: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增长知识了!欣赏佳作!

点评

仅是记述了我家乡的习俗 , 不代表广大地区,有局限性。 谢谢副站长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9:23
3#
发表于 2017-10-29 21:29:49 | 只看该作者
增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9:23:58 | 只看该作者
舟上客 发表于 2017-10-29 06:36
增长知识了!欣赏佳作!

仅是记述了我家乡的习俗 , 不代表广大地区,有局限性。  
谢谢副站长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4-24 01:55 , Processed in 0.52889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