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红日 发表于 2019-5-24 14:43:23

胶卷幽默记(微电影原创)

“感受时代大变迁”纪实之一---------------------------------------------------------------                                                                                 “胶卷幽默记”(微电影原创)
【上部:剧情背景-画外音】1、剧中人物:剧情背景人物,甲乙丙丁2、剧中场景:老城区与当代渐进过度-----------------------------------------------------       现在八0、九0后的运气可真好,什么都赶上了“数码一切”的好时代。可不是,现在几乎啥都与数码有关,要说独占鳌头的当数数码相机。
      要说数码相机,现在的三岁小孩儿都会玩,个个都能当摄影家,青年男女用手机随用随拍来个自拍照片、视频直播那就更不稀罕了,就单凭现在芯片的海量储存量,拍呗。       那时,在黑黑的暗房里冲洗胶卷和制作照片是最繁杂,耗时费力的体力活儿,遇到需要特殊处理的照片更得需要反复实验,须耗上相当的精力与体力,即便到了后来全自动冲印时代,在遇到技术处理的照片还得通过人工暗访技术获得,与当今数码时代以及通过PS等软件在电脑中从容地“阳光操作”无法相比,这得感谢当今世界科技飞跃的大时代。       在那曾经漫长的年代,由于受国家整体经济落后带来的连锁型严重制约,别说数码相机,即使普通的胶卷机械照相机都难得一见,普及率“万分之一”。别以为写错了,没法测算,只能用万分之一来形容照相机极低的普及率,总之,低得令人咋舌而夸张。   自然,那时候大多数人对120型还是135型胶卷机械相机更是不知所然,至于两种胶卷画面比例的不同之处更知之甚少,一头雾水,遥不可及。       那些专业型的单反胶卷机械相机还有那变焦镜头、长焦大炮等“行头”更不是普通人所能及、所想象的,绝大数人对于这些另类高档玩意儿或许只是在电影里见过。       如果谁家有那么一架普通胶卷机械相机,必定成为众人的焦点、热点而大出风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博得眼球的最大亮点。而持有者更是充满了众人羡慕眼光的那种自豪,性格高调的人挂着相机走在街上,必定最醒目的胸前,走路昂首挺胸。       正因为普及率极低,无论是普通相机还是专业单反,因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加之胶卷机械相机操作复杂,胶卷机械相机一直被看成最神秘的家伙,没有多少人敢去碰那“娇贵之身”。       正因为金贵,有些胶卷机械相机的所有者为了防止被别人借,低调者一般都深藏不露,无事不“亮相”。       在街上,如果见到谁背一架单反胶卷机械相机,无论120、135,毫无疑问,这家伙不是报社大记者就是政府机关什么部门的专职摄影师,从专业角度而言,120单反机的“尊容”更是众多人都无缘一睹的。       专业胶卷机械相机清一色进口照相机,大牌的CANON、NIKON、PANTEX、Olympus、FUJI...,       随着胶卷机械相机的逐步普及和适合中国百姓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后期海鸥、红梅、海鸥、凤凰等国产胶卷机械相机开始投放市场,其质量与性能似乎永远敌不过进口大牌,一分价钱一分货永远是真理,但老百姓可买不起,因此,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普通胶卷机械相机的普及率依然极低。       重要一点,胶卷机械相机装胶卷似乎也是一项技术活儿,弄不好整卷胶片就会漏光报废。       现在数码相机不仅不用胶卷,芯片海量储存的“能耐”根本就不用考虑究竟能拍多少张照片,不用计数随意“咔擦”,无忧无虑,但普通相机相机或是专业单反胶卷机械相机,胶卷机械相机由于拍摄张数受到限制,在操作过程中,记数字是必须的,120型胶卷机械相机只有十二张,懂得技巧的可“偷拍”十六张,即便是135型胶卷机械相机最大值三十六张而已,因此,不管拍的是否满意必须将就,否则张数就“超限”了,所以要多次观察相机上的计数窗。       最搞笑的是,人们在定格亮相以为万事大吉时,常常突然发现忘了往相机里装上胶卷了,白白浪费了表情,尴尬至极,笑话频出。       接近九十年代,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机械“傻瓜”胶卷机械相机逐步问世,开始出现在少数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中,之后逐渐普及到百姓家庭,但依旧千分之一。       CANON、SONY、NIKON等等,因此闭眼不用看就知道,一律的日本进口货。所以,不仅知道照相机原理的人少,对胶卷或相纸这些光学感光材料的基础知识普通人更是一窍不通,自然,闹笑话的人就不在少数。------------------------------------------------------------------------------【下部:剧情-展开】1、剧中人物(按出场先后排列)我,    男,科员群演,摄影协会组团甲乙丙丁山民,甲乙丙丁小马,女,科员马书记,女,党委书记老孙,男,科长老高,男,副科长群演,甲乙丙丁2、剧中场景:1、火车站前组团集中地2、四川峨眉山实景3、机关办公室4、其它备选场景------------------------------------------------------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与往年一样,按不同季节需要,我利用二十天的创作假,跟随摄影协会西南行团队到远乡僻壤的少数民族腹地去寻觅一些原生态的最佳艺术灵感。外出采风我对到处一致的城市场景毫无兴趣,对原生态极具热衷,竭力通过镜头去搜寻原生态的风土人情画面。       不为人知的是,创作假都肩负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这创作假可不是白逛的哦。
      采风的日子很快过去,二十多天不经意之间“咔嚓”了三十多个胶卷,美国柯达胶卷全球行业老大,其次是日本富士。这回采风因为钻进了少数民族的腹地,镜头里采集了众多精彩纷呈,甚至空前绝后的精彩画面,可说是大获丰收,“西南行专题摄影展”的框架已经在脑际之中了。       我想,以“赞辽阔祖国,扬精神文明”之主题的框架构思必定会给大家带来视觉盛宴,不用说,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大家好啊!”终于回到了离别二十多天的办公室。
      “哎呀,是大师回来了,这回成果一定不错,辛苦啦!” 同事们都喜欢戏称我大师,反映了与同事们之间融洽的相处关系。       我更不会忘记分发带给大家的土产或其它小玩意儿,同事们兴奋不已,一边与我开着玩笑,一边围拢过来问长问短,一种久违了的热情。
      “是啊,不错,收获还真是不小呢。”我充满了自信。
       没顾及休息,赶快整理一下狼藉的行囊。
      “大师,”小马急急的跑进来,道:“马书记请你去一下。”      “好的谢谢。”看来是书记等不及了,我从摄影包里拿出一堆胶卷,随手放到桌上准备拿去冲洗。我想,得先给书记汇报一下,再拿出去冲印不迟。
       没想到,马书记的“接见”竟然用了近一个半小时。他非常详细的听我规划着“西南行”影展的具体部署,没插一句话,末了站起来,一拍我的肩膀,道:       “很好,你是专家,我没意见,你这个影展那,完全可以代表单位参加全国精神文明成果汇报,非常重要,全靠你了!”。       没想到书记竟然将我这次采风寄予那么大的厚望,我觉得肩头担子还真不轻,得赶紧着手啊。
       “大师啊,你出去一大圈都拍些啥呀,什么都没有啊!”       没想到,刚离开一个多小时,同事们就围在我办公桌前,迫不及待的争睹胶卷里的一切,都木然的冲着一堆已经抽出来的、散乱的胶片发呆,个个都是一脸的茫然,科长老孙还在一个劲的、不服气的在用放大镜不甘心的仔细寻觅胶片上的“精彩”呢。
       “我的天!”。       一声发自内心的悲嚎,只是没有爆发出来,我那一堆还没冲洗的胶卷都被他们的“好奇心”全拉出来给曝光了,好奇害死猫啊!自然,我的“西南行”影展就这样“流产”了!       不用说,光用遗憾一词远远不够,很多场景的镜头不少都可能属于“绝后”画面,成泡影了。结果,这一充满希望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演变成“严重事件”,导致办公室除我之外的所有“涉案”同事都被扣了一个月工资,三个月奖金,有史以来空前的重罚,同时,为让大家吸取教训,还取消部门年度精神文明奖。       由于造成了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活动参与的丧失,“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孙科长不单是代表科室写检查,他本人还下浮一级工资,行政记过一次。       副科长徐大人出差在外,因而“逃过一劫”,但逃不了集体的“同甘共苦”。       对于这样的处分我内心五味杂陈,深感事情重大,在处理决定下发之前,我这个办事员赶紧越级,找书记游说交心,反复强调整个事件大伙儿都是因为大伙儿缺乏摄影常识造成的“过失”行为,不能认定主观故意行为,试图竭力阻止涉及一大片同事受到“株连”处分的事情发生。       “我若是在现场,说不准也会忍不住拉出胶卷来看稀奇呢!”沉默了好半天,马书记终于一掐烟屁股,慢慢站起来,深叹了一口气,实话实说。       还真没想到,我的游说起了决定性作用,竟然取消了已经草拟好了的处分决定。       又因为这一“大义凌然”之举,我的“人格魅力”立马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起“极其严重事件”的笑话远不止一个。       那时,很多黑白照片都是自己在单位特设的暗访冲洗,大多数时候是在自己家里的卫生间里进行”暗箱操作“。在漆黑的暗房里,手工冲印照片的程序非常繁琐,这还不包括“特技摄影”的特殊处理。       “胶卷事件”没几天,我请老高在到省城出差时顺便帮我买几盒印相纸,那时候得到大城市才能买到大规格和特殊品种的印相纸。       老高回来将相纸递给我时就立即发觉,包装已经拆过了。       我有些疑惑,随口问了一句:“哎伙计,相纸拆开看过了?”。       正与别人谈笑风生的老高立马应道:“哦,是啊,几包相纸我帮你拆开数过了,每盒一百张,一张不少。”       以当时的心情借用时下的时髦词,就是一个“晕”字。       你说,见光了的相纸还能用吗!       笑归笑,我却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在思考了数天后特向书记提请,在单位开办一期摄影讲习班。       “就用星期六、星期天两天吧,我亲自参加!”,没想到书记一听,果断的一挥手。       于是我立刻口头通知各部门将在会议室举办摄影知识讲座,全凭兴趣自愿参加。       尽管是周末,尽管是自愿,听课人却是那么的,没想到的踊跃,会议室里挤满了包括书记主任等在内的上层听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同时回报也立刻应验,整个单位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员”摄影热,相互交流摄影感受成了当时最动人的乐章,那时,傻瓜胶卷机械相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十了。       乘着这一“东风”,组织成立了当年第一个了职工摄影学会,还受到了上级机关的提名表扬。       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会有特定的时代插曲,数码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彻底告别二百年历史的胶卷机械相机时代。因为,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就不存在曝光恐惧,不存在复杂的关键暗房操作,数码的海量储存再也不受胶卷三十六张的制约,再也不用考虑照片的存放难题了。       在我们这座小城市,我是使用数码相机最早的那代人,就是只有86万像素、只能放大四英寸照片的柯达700数码相机,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像素,与当下真正意义上的的高像素无法相比,但毕竟,它不再使用胶卷了。       或许,再过N年,什么是机械相机,什么是照相暗房技术,甚至什么叫胶卷,就必须得仰仗查阅“大辞海”了,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同时,我们也有幸见证了“原始尖端科技”到当代尖端数码科技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宝贵而自豪。       无论你是否可惜,因为数码相机的大普及,最终导致了百年柯达胶卷就这么,与我们这个时代永别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胶卷幽默记(微电影原创)